按照中央宣传部、公安部联合部署开展的“全民反诈在行动”集中宣传月活动有关要求,近日,国家反诈中心推出《2023版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宣传手册》,详细梳理10类高发电信网络诈骗案件特点和诈骗手法,深入介绍7大反诈利器的主要功能和使用方法,进一步扩大反诈宣传覆盖面,切实提升广大群众识骗防骗意识和能力。
随着信息社会快速发展,传统犯罪持续下降,以电信网络诈骗为代表的新型网络犯罪已成为当前的主要犯罪形态。不法分子或打着“兼职刷单”的幌子,或以“提供网贷”为诱饵,甚至冒充公检法工作人员,挖空心思诈骗钱财。稍不留神,就有可能落入陷阱,不少人深受其害。严厉打击电信网络诈骗不仅是维护公共利益的现实需要,也是建设法治社会的题中之义。
近年来,我国始终对电信网络诈骗保持高压严打态势。2022年12月1日起,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》正式实施,为更好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提供了法律支撑。与此同时,公安部会同工信部、中国人民银行陆续推出国家反诈中心APP、96110预警劝阻专线、反诈名片等七大反诈利器,为打击电信网络诈骗提供技术支持。2022年,全国公安机关深入开展“云剑”“断卡”“断流”等专项行动,累计侦破案件46.4万起,推动电信网络诈骗发案连续17个月同比下降。各地区各部门密切配合,累计拦截诈骗电话21亿次、短信24.2亿条,有力维护了人民群众财产安全和合法权益。此次国家反诈中心推出《2023版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宣传手册》,进一步为公众防范提供了“参考指南”。在此基础上,有必要进一步加强全民防诈的意识和能力,尽快补齐反电信网络诈骗的“拼图”,共同构筑拦截电信网络诈骗的“防火墙”。
尽管骗子的招数咄咄逼人,但只要掌握一个基本原则,骗子也很难得逞——对来路不明的人保持警惕,拒绝其提出的一切形式个人转账要求。由此,不仅需要公众学法知法,不断增强个人的防范意识和防骗能力,而且需要各地各部门扩大宣传力度、提高宣传精度,针对易受骗群体开展有针对性的服务。
全民反诈,不仅需要打击到位,而且需要治理靠前。当前,犯罪分子以获取公民个人信息为电信网络诈骗前提,再针对不同群体开展诈骗活动,电信网络诈骗由广撒网式的“盲骗”向精准化诈骗转型,被害人愈加容易轻信和上当,这也是很多人感到“防不胜防”的关键。构建起全民反诈的坚固防线,首先就要更加有效地保护好个人信息,这既是普通人应该做好的基本功课,也是维护网络安全的关键一环。
【国家反诈中心】
@电信诈骗报警中心
打开微信,点击右上角"+"号,添加朋友,粘贴微信号,搜索即可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