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国家反诈中心】

反诈报案

浙江公安:守正创新,全力推动执法办案提质增效

网警2025-01-22 14:37:161

走进浙江嘉兴海宁市执法办案管理中心,紧密衔接、布局合理的各功能区里,汇集了公安、检察院、法院等执法司法资源。


据悉,海宁市执法办案管理中心是目前全国已建成使用的、集成度最高的中心之一,也是浙江公安机关推进执法办案提质增效工作的生动体现。1月20日,浙江公安执法办案提质增效工作新闻发布会在此举行,浙江省公安厅党委委员、副厅长魏明介绍,近年来,浙江公安机关坚持以探索构建与“专业+机制+大数据”新型警务运行模式相适应的法治保障体系为目标,以法治化信息化融合发展为支撑,紧紧围绕全省法治公安建设关键领域、重要环节持续发力,法治化水平和执法公信力稳步提升。


执法办案管理中心是展现公安工作现代化的重要窗口,截至目前,浙江共建成运行105个执法办案管理中心,在全国率先实现县级公安机关全覆盖。魏明介绍道,公安机关精心打造集案件办理区、办案辅助区、案件管理区、涉案财物临时保管区、支撑服务区、政法协同区等功能区域于一体的“一站式”办案场所,满足办案各环节硬件保障需求,让民警办理刑事案件“只跑一地”。目前全省刑事案件进中心办案率达90.9%,办案质效不断提升。


同时,浙江公安深入开展“办案一件事”集成改革,形成以“数字办案、部门协同、智能辅助”为核心的50余个应用场景,把高频执法办案事项从“线下”搬到“线上”,民警获得感和满意度明显提升。


针对“报案难”“立案难”等群众反映较为突出的问题,浙江公安结合实际,细化完善制度规范,全面推进软硬件改造,建立健全监督机制,持续规范接报案和立案工作。


据省公安厅法制总队总队长胡耿介绍,为了“敞开大门”接报案,按照“一县一中心”“一所一大厅”标准,相关办案单位优先在沿街区域设置接报案场所,方便群众上门报案。目前,全省共建设、改造接报案中心114个、派出所接报案大厅1132个。


浙江公安也在软件和机制上持续发力。如群众上门报案,可扫自助报案“二维码”登记报案,且依托首接责任制,警情在公安机关内部流转、处理,让报案人“最多跑一地”。民警通过自主研发的浙警移动办案APP,在接警现场即可完成简单案件询问笔录的制作,当场完成案件接报案工作。后续案件处理情况以及需送达的法律文书,会第一时间发送到案件当事人手机端,让接报案更透明规范,充分保障报案人合法权益。


涉案财物管理处置是刑事诉讼活动中的重要环节,也是执法司法领域存在的“老大难”问题。


温州作为浙江全面推进涉案财物管理处置改革的试点地区,经过两年多的探索实践,已实现采用社会化处置模式拍卖涉案财物共计41万余件,成交总价约1700万元,溢价率达87%。“我们将涉案财物的拍卖、销毁等具体处置事务,委托给专业的社会机构来完成,利用他们的专业能力,进一步畅通处置渠道。”温州市公安局党委委员、副局长钱继华说。


从一地探索到全省推广,浙江公安始终坚持“体制、机制、技术”三轮驱动,打造了规范化、社会化、数字化的涉案财物一体管理处置模式。同时,浙江公安抢抓数字化改革机遇,打造全省涉案财物全域管理和线上处置的数字化平台,政法干警只需“动动手指”,“足不出户”即可完成涉案财物处置流转。浙江也成为全国首个实现涉案财物处置全数字闭环的省份。


执法的最好效果就是让人心服口服。浙江公安将人文关怀引入公安执法,增进执法主体与执法对象之间的互相理解,减少矛盾冲突,促进执法和谐。


一方面,浙江公安创新开展涉企“行政检查一件事”集成改革,对535项涉企检查事项进行整合归并,梳理形成《浙江省公安机关行政检查一本账》,包含警种合并检查事项82项,精减84.75%。


另一方面,浙江公安认真贯彻实施《行政处罚法》关于“轻微不罚”工作的相关规定,全省推广行政执法领域“轻微不罚”工作机制,重点围绕“小过小罚”、企业易发等情形,形成67项轻微违法依法不予处罚清单、9项不予行政强制清单。

  【国家反诈中心】

@电信诈骗报警中心

浙江公安:守正创新,全力推动执法办案提质增效

相关文章

微信号复制成功

打开微信,点击右上角"+"号,添加朋友,粘贴微信号,搜索即可!